大数据学院数据科学教研室开展课程思政育人建设研讨交流会
【大数据学院讯】2025年3月25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大数据学院数据科学教研室举办“课程思政育人建设研讨交流会”。本次会议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一起围绕“如何在专业课程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会议伊始,教研室吴琴琴主任强调,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应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会议指出,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研讨环节,吴主任提出,在讲授“关系”这一数学概念时,希望自然融入“党与国家的关系”这一思政元素,但不确定如何切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对此给出建议:可以从不同角度将党与国家的关系表征为不同的关系,例如“包含关系”“交集关系”或“并集关系”,但关键在于明确教学目的——是想强调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还是党与国家的紧密联系。只有先确定思政目标,才能选择合适的集合关系进行类比,避免生硬嫁接。
数据科学教研室刘教师则提出,计划在编程课程中,通过编写代码在8×8矩阵中显示“I♥U”图案,以此引申“要有爱,爱党爱国”的思政主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肯定了这一创意,并建议优化设计:例如用代码生成党徽图案,既能体现专业技术,又能更直观地传递爱党爱国的思想。同时指出,专业课教师融入思政元素具有独特优势——学生往往因教师的专业能力而产生敬佩,从而更愿意接受其所传递的价值观。因此,建议教师先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吸引学生,再自然引入思政内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与会教师一致认为,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结合专业特点,注重方法与技巧,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要贴合专业知识,避免牵强附会,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本次交流研讨会是数据科学教研室深化“三全育人”改革的重要举措。未来,教研室将继续探索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路径,致力于培养既精通数据分析技术、又心怀“国之大者”的新时代科技人才,为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